這一副中國地圖中,李崇甚至清晰地畫出了各省的省界,寫出了省的名字,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他一個省一個省地給宋離介紹。
宋離也披著衣服坐在了榻邊,目光順著李崇在地圖上游走的手指,聽著另一個時空中的國家那輝煌又壯闊的歷史。
他第一次感受到了那個國度的幅員遼闊,但是在李崇講到民族自治區(qū)的時候他第一次不解地開口:
“你們的國家不是一個民族嗎?”
李崇笑著開口:
“我們的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
難得連宋離都有些震驚地抬眼:
“五十六個?”
李崇頷首,表示這確實是真的,別說是宋離,其實就是現(xiàn)代很多國家都很難相信一個國家可以融合這么多的民族,宋離的目光落在李崇寫的那幾個民族自治區(qū)上:
“這些民族自治區(qū)是什么意思?是屬國嗎?”
李崇搖了搖頭:
“不,不是,這五個民族自治區(qū)同其他省一樣,都是省級行政單位,只是這五個民族自治區(qū)是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設(shè)立的,不過自治區(qū)中也并非只有那一種民族,也是和其他的省一樣是多民族混居,只是相對來說少數(shù)民族多一些。
民族自治區(qū)有一定的自主權(quán),但是也還是要遵守國家的法律,設(shè)立自治區(qū)的目的在于這樣既能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又能維護各民族的特點和風俗!
宋離仔細聽著李崇說著這種制度,不由得也覺得這確實是一種不錯的辦法,只是思及五十六個民族他還是有些難以置信,不由得開口問道:
“這五十六個民族同時在一個國家不會想著獨立嗎?”
他不光問出了他的疑惑,也問出了現(xiàn)在很多單一民族國家的疑惑,或許在很多人看來,一個國家同時擁有五十六個民族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兒,甚至會認為這五十六個民族簡直是五十六個隨時可以爆.炸的炸.彈。
李崇目光看向了那緊緊挨在一起的三十幾個省市自治區(qū),心中涌上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熱流:
“不會,因為這五十六個民族不是一朝一夕被擰在一起的,而是歷經(jīng)了兩千多年的時間,歷經(jīng)了無數(shù)個王朝,才血肉交融,再也分割不開的。
你知道嗎?在我們那里也曾有過封建王朝,在那些王朝中,涌現(xiàn)了很多個驚天偉略的帝王,很多流芳千古的名臣,他們對于歷史的功績震古爍今!
他抬手指了指中原地區(qū):
“在兩千多年之前,這里都是割據(jù)的一個個小國,戰(zhàn)國時期,這里燕,趙,韓,魏,齊,楚,秦七國割據(jù),這七個國家書不同文,車不同軌,各有各的文明,是實打?qū)嵉钠邆國家,那一段時期中國歷史上文化發(fā)展的速度空前絕后,名家輩出,百家爭鳴。
最后秦國嬴政用了十幾年的時間一掃六合,統(tǒng)一七國,結(jié)束了長達百年的割據(jù),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的王朝。
他稱始皇帝,史
稱秦始皇,他不單單統(tǒng)一國土,他還統(tǒng)一了各國的文字,貨幣,計量單位,從此車同軌,書同文。
他為這一片土地上的人民第一次帶來了統(tǒng)一的思想,他為這個國家命名為中國,這個名字一直被沿用至今!
宋離聽后面上的震驚難掩,半晌才開口:
“實在難以想象,這些事可以由一個人完成,當真是震古爍今的功績。”
李崇笑了笑,想起網(wǎng)上那些怪徐福無能找不來長生藥的網(wǎng)友們笑著開口:
“是啊,很難以想象是不是?所以都過去兩千多年了,我們國家中還有很多人是秦始皇的粉絲,都稱他為迷人的老祖宗,恨臣子沒有給他尋來長生藥!
宋離都被這說法給逗笑了,不過心下也感慨頗深,一位帝王能在兩千年之后還讓人津津樂道,該是何等功績。
李崇接著指了指中國南方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出聲:
“這里的情況便和如今大梁的南境類似,古稱百越,那里群山遮蔽,山中瘴氣彌漫,種族上百,那里的人常年與中原文化隔絕。
直到秦朝時,秦始皇率軍征百越,在這里設(shè)立了南?,桂林郡,象郡三郡,還引了大量部隊和秦朝百姓與之通婚,至此南部百越才被納入了中國的版圖!
宋離看著那大片南方省市,對比如今大梁的南境心中不乏感慨:
“難怪你說南境光打下來是不夠的,民族的融合需要時間!
他第一次這樣具象地體會到了一個強盛王朝帶來的統(tǒng)一的力量,第一次知道了這樣統(tǒng)一的思想能給后世帶來如何深遠的影響。
李崇握了一下手指,聲音沉緩:
“沒錯,民族的融合不光需要時間還需要流血,歷史上每一次的民族大融合都伴隨著流血和犧牲,但這是沒有辦法的,這是歷史的必然,殘酷又冷血!
就比如如今的南境,就仿佛當年秦朝時候的百越,我們必須立足于戰(zhàn),只有戰(zhàn)勝才有統(tǒng)一的可能,而打仗就伴隨著流血和犧牲!
宋離靜靜地看著那遼闊的疆域:
“自這一次的統(tǒng)一后,到你們現(xiàn)在的時代,可還有過分裂?”
李崇點頭:
“那是自然,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你可能很難想象,這樣強盛的大秦帝國只到了二世便亡了,隨后就是另一個在歷史上瑰麗非常的朝代,叫漢朝。
這個朝代也有一個堪比秦始皇一般豐功偉略的帝王史稱漢武帝,他在位期間大漢王朝的國土擴張了幾乎一倍,那個時候中原王朝經(jīng)常受北部匈奴的侵略,就和如今北境之外的羯族,北牧一樣。
他北征匈奴,河朔大捷讓這個中原王朝第一次在面對匈奴時占據(jù)了主動的位置,你看這里!
李崇抬手指向了甘肅的位置:
“這個地方以西是西域,和現(xiàn)在大梁西邊一樣,小國林立,這一片南北具是高原,又有匈奴在北,在古時候極難穿越,只有這一片狹長區(qū)域鏈接著中原和西域,漢武帝時
期打通了從中原到西域的這一條路,史稱河西走廊。
漢武帝在這一片區(qū)域上設(shè)立了武威,敦煌,張掖,酒泉四郡,從此大漢朝的疆土向西拓展綿延,以至于后世也將這一片區(qū)域劃為統(tǒng)一王朝的疆土!
宋離不乏感嘆,此刻他看著的中國地圖,是上千年來慢慢融合,拓展的結(jié)果,李崇笑了笑打趣開口:
“就是因為有這些帝王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的觀念在,所以中原文化得以隨著疆土擴展綿延到那些閉塞之地,而且還給后世帝王留下了這么一個基調(diào),就是當皇帝就要統(tǒng)一疆土。
只當一個地區(qū)的小皇帝在歷史上是抬不起頭來的,甚至后世都不會將他稱作皇帝,也就是個小諸侯,在皇帝群里那都是弟弟。”
就比如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孫權(quán),人家也是才略卓絕的,而且當年吳國疆土也不小,頂?shù)纳鲜畟韓.國還有富裕,但是放在后世有幾個會稱孫權(quán)是一個朝代的皇帝的?都認為吳國不過是一方諸侯國,為啥?還不是因為孫權(quán)沒有一統(tǒng)天下?
只要你沒有一統(tǒng)天下,哪怕疆土是十個韓.國,你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沒有一席之地的,是的,我們國家的皇帝就是這么卷。
宋離這不禁抿唇笑了出來。
“你們對皇帝的要求還挺嚴格。”
李崇很是贊同地點頭:
“那當然,嚴格極了,我們那里世世代代的皇帝都以一統(tǒng)天下為己任,有的一展宏圖,有的中道崩殂,我們歷史上的王朝也不光都是漢族建立的。
我們的歷史上曾有兩個非漢人建立的王朝,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
就說元朝吧,元朝的一位大汗成吉思汗曾經(jīng)將中國的疆土拓展到歷史上最大,這里,這里,還有這里,都曾經(jīng)是大元朝的疆土!
李崇在圖上比劃著,他是真的非常佩服成吉思汗,他要是穿到了元朝,必須得給大汗呈上一個世界地圖,沒準現(xiàn)在連英語都不用學(xué)了。
宋離看著那巨大的范圍都有些咂舌,這比現(xiàn)在大了一倍不止,不過聽著李崇說的外族建立的王朝他忍不住開口:
“你說的非漢族的王朝,外族做了皇帝這不就亂了國祚嗎?”
&nbs-->>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p; 李崇也理解宋離的意思,蒙古人建立元朝放在現(xiàn)在宋離的眼中,無異于是北牧打了進來在大梁的國土上建立了一個新朝,他想了一下開口:
“在我們的歷史上誰得了天下誰得了傳國玉璽誰就是中華正統(tǒng),無論是誰做了皇帝,無論是漢人王朝還是其他民族建立的王朝,都只是改朝換代,只是皇帝換了個姓氏種族,而并不曾建立新國,自始至終中華文明都不曾斷送。
就比如元朝之后,是漢人建立的王朝叫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繼位時候的登基詔書中就寫過一句話。
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余年,今運亦終。
這說的就是元朝雖然是蒙古人建立的,但是一樣是中原王朝,明朝承認元朝是前朝,元朝只是改朝換代,從不曾另
建國(),所以中國始終都是中國。
宋離聽后盯著那副地圖思襯許久才開口:
你們的文明當真是開放包容?()_[((),也難怪如今五十六個民族并居,卻不曾鬧出亂子!
李崇笑著坐到了他身邊,抬手摟住了他清瘦的腰身:
“宋督主就是宋督主,一下就看到了要害,確實,如果中華的文化小家子氣地只局限于一族恐怕就沒有今天的中.國了。
我們能有今日,都是因為哪怕歷經(jīng)王朝更迭,滄海桑田,但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下的人都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一個文明的傳承,一個國家的延續(xù)所仰仗的從不是的單一的民族,而是統(tǒng)一文化,一致的信仰!
李崇看著幅員遼闊的疆域,看著那個從小看到大的地圖,心中的驚撼油然而生,到了這里,他才真的感受到一個文明的延續(xù)有多么的不容易。
宋離也被這個說法深深地震撼了,或許李崇來到了這里真的是冥冥中的定數(shù),他或許會為大梁,會為這一片廣袤國土下的臣民帶來統(tǒng)一的思想和信仰,他知道一個朝代永遠不可能千秋百代的下去,那么只要文明流傳下去,也算是一種永生吧。
他悠悠嘆了口氣出聲:
“你們的國家真的是個了不起的國度!
李崇點頭,但是思及清朝之后他的聲音有些暗沉:
“是啊,我們的國家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中,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領(lǐng)先于世界的,唯有清朝末期的百年...”
宋離聽出了他的語調(diào)不對,側(cè)過頭去:
“發(fā)生了什么嗎?”
這一段歷史是所有中.國人的傷痛,李崇捏緊了一下手指出聲:
“你知道我為什么一定要拿下扶南三國嗎?”
“為了扶南三國的海域控制權(quán)!
李崇抬手劃過了地圖上那長長的海岸線,眉眼微深:
“沒錯,很多人都以為中原王朝最大的敵人是來自北方,卻從不曾想過最大危機是來自海上,最大的敵人遠隔千萬里之遙。”
“你知道嗎?其實在明朝的時候中國還是一個萬國來朝的大國,航海業(yè)也曾興盛過,但是到了清朝,閉關(guān)鎖國,他們開始沉醉在自己的大國中,不曾睜眼參與這世界的激變,而有些變化就是猛烈又迅速的。
西方諸國開始了工業(yè)革命,生產(chǎn)力大幅進步,完成了從冷兵器到熱武器的蛻變,他們開著戰(zhàn)艦越過汪洋大海到了當時閉關(guān)鎖國的清朝,清朝那時還拿著長矛對著人家的步槍,最后的結(jié)果可想而知。
不斷的割地,賠款,那些洋人和小鬼子在我們的國土上奴役我們的國民,直到清朝滅亡,這種局面也沒有停止,那個時候西方的國家甚至到我們的國家上建立起了他們租界。
你知道什么是租界嗎?就是在我們的土地上劃上區(qū)域,那里面就是他們國家的地了,中國人反而不能進去,屈辱吧?
不光如此,小鬼子在中國肆意屠殺,他們在中國舉行殺人比賽,老人孩子通通不放過,
() 他們比賽誰殺的多,光是南京一城,就殺了三十多萬人。”
李崇的聲音越發(fā)冷冽,沒有任何一個中國人提到這一段歷史可以不悲憤,宋離的眉頭皺緊,甚至不敢置信,殺了三十萬人,這是何等殘忍的事實?
但是李崇的聲音卻還在繼續(xù):
“他們不光殺中國人,還凌辱婦女,殘忍的用爆竹塞入女子身下,引爆爆竹將人活活炸死,用烙鐵去燙女子的身子為樂,很多婦女都是在經(jīng)受了非人的凌辱之后被殘忍殺害的。
他們還在東北建立活體實驗基地,他們將活人冷凍后敲下他們手臂,將人蒸干來測人身上有多少水,用活人解剖生生從人的身體中掏出臟器,種種行為與牲畜無異!
李崇的言語憤慨眼圈卻紅了大片,沒有言語能形容出他第一次去參觀7.31部隊時候的震驚和憤怒,那些慘死的同胞所遭受的非人的痛苦是他們連想象都不敢想象的,所以有些民族和國家在他這里永遠都不能原諒。
宋離執(zhí)掌昭獄,對于刑罰是司空見慣了,但是李崇所言還是讓他心底巨震,更何況那些人都只是無辜的百姓,一股怒意涌上心頭:
“簡直是牲口所為!
“是啊,就是這些牲口在華夏大地上作惡了幾十年,不知道多少無辜百姓葬送在他們的手中,但是追根究底是國力虛弱,落后挨打。”
李崇的目光漸漸堅定了起來,當年的中.國就是一個富貴的羔羊,兩次工業(yè)革命的缺席讓這個國家在近代史上受盡屈辱。
宋離忍不住問:
“后來呢?”
李崇微微仰頭,深呼吸將那股子酸澀憤慨壓了回去,定定開口:
“后來我們還是贏得了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只是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再后來新中國成立,也就是我所在的時代,我們雖然照西方落后了近百年,但是奮起直追,六十多年過去了,我們依舊雄踞東方!
宋離深深吸了一口氣之后吐盡,他雖然從未親眼見證這樣的歷史,也未曾生活在李崇所在的時代,但是李崇的一字一句他都仿佛感同身受一般,他能體會當時中.國百姓曾生活在怎樣的烏云遮蔽下,感嘆出聲:
“海壓竹枝低復(fù)舉,風吹山角晦還明。
你們的國家和民族真的叫人心生敬佩,那樣的頑強不屈,縱使遮光百年,依舊有著勃勃生機!
李崇發(fā)自內(nèi)心地笑了出來,眼角都有些瑩潤,每當他看到國內(nèi)一個又一個成就的時候,他都有一種深深的難以用言語來形容的自豪感,但同時又有一種本該如此,老子就應(yīng)該這么牛逼的感覺。
這一晚宋離聽著李崇的話,仿佛跟著他一樣看盡了一個源遠流長的文明的延續(xù),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層出不窮的名臣名將,仿佛就在他的眼前一一走過。
或許也只有那被一代又一代王朝文明打磨過的精神,才能支撐一個國家在經(jīng)歷了那樣晦暗陰霾的屈辱之后,還能不頹不滅,挺起腰桿,奮起直追,造就下一個輝煌。
不知不覺夜已經(jīng)深了,李崇洗漱之后躺在了宋離的身邊,但是他卻沒有收起那還在架子上的地圖,也沒有放下這四角的帷幔,屋內(nèi)只留了兩盞燈,有些昏黃的燭火應(yīng)著那牛皮紙色的地圖,有一種莫名的讓他心安的感覺。
宋離此刻也是心緒難平,睡是睡不著的,便也靠在迎枕上陪著李崇,想起了今日下午的事兒:
“所以今日你看到陳青峰上的折子上的那個火炮上的拓印才會那樣激動!
當時他不明所以,但是如今他卻明白了,李崇是又驚又怕,他生怕他們國家從前經(jīng)歷的一切會在這里再次上演。
李崇握住了他的手:
“是,那一會兒我確實是想到了曾經(jīng),我甚至在想,是不是我到這里來的使命便是阻止這一切?
歷史的種種巧合都構(gòu)成了種種必然,這些巧合在無形之中推動著一個時代的進步,或許我的到來就是這段歷史中的一個巧合吧。”
那個洋碼子讓他驟然從到了這里的迷茫中醒悟了過來,他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大梁和古代中國極其相似的地形,境況都讓他無法放手。
他不知道那位身為醫(yī)生的寧遠侯到這里的時候是不是也有這種極致的宿命感,但是他此刻大概明了了他到此地的意義。
他要為這個國家奠定下大一統(tǒng)的思想,要為這個時代做好迎接激變的準備,為后世留下最有利的國土和資源,要將一切在這里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