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陣子有幾句美好的祝福話,流行于朋友圈和公眾號。
他們說,“愿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有人說這些句子,是從蘇軾的詩句中演變來的。是《定風波》中的“萬里歸來顏愈少”。
而裴未抒眼中帶著禮貌的關(guān)切的樣子,就讓宋晞想起這一句。
也想起他們初次相遇。
初見裴未抒,是在2008年。
那年,宋晞第一次到帝都市。那時是8月,正值暑期,火車站涌滿了人群,挨肩接踵。
巨大熒屏在播放奧運會比賽,到處都寫著歡迎的標語,也有外國人舉著小紅旗走過,志愿者們站在人群中,友好地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
整座城市洋溢著一種令人熨帖的熱情,熱鬧得如同新年。
宋晞的爸爸來接站,同母女兩個碰面后,宋爸爸主動接過大部分行李。
他連提帶拖好幾個箱子、袋子,扭頭笑著問宋媽媽:“你們兩個啊,是不是想要把咱家都搬到帝都來?”
宋晞背著塞得滿滿的雙肩包,手里提著布袋,跟在他們身邊。
她對新環(huán)境感到新奇,忍不住抬眼四處張望,爸媽的對話成了“耳邊風”,只隱約知道媽媽是在給爸爸講,哪些東西是給爸爸帶的,哪些東西是給宋叔叔一家?guī)У摹?br />
被提到的宋叔叔,叫宋家群,過去是他們同鎮(zhèn)的鄰居。
他家里有個在市區(qū)當老師的親戚,初中起他就寄住在親戚家,在市區(qū)上學,后來高考考得不錯,去了大城市念書,又輾轉(zhuǎn)到帝都做生意。
生意順風順水,用鎮(zhèn)上人的話說,就是“出人頭地嘍”“混得頂好的”。
宋晞小學時,有一年春節(jié)宋家群回鎮(zhèn)上過年,提了禮品來感謝一直幫他照應(yīng)家里老人的宋晞父母。
那時候宋晞的爸爸剛被裁員,工作上正一籌莫展,經(jīng)宋家群提議,春節(jié)后宋晞爸爸便跟著他一起去了帝都,幫著忙些生意上的事情。
家里只剩下宋晞母女,媽媽常常感恩地和宋晞念叨,說宋叔叔他們夫妻倆人都很好,在外面也很照顧她爸爸。
宋晞爸爸帶著她們到車站停車場時,宋家群已經(jīng)下車,站在人群里,高舉雙臂同他們熱情地揮手:“嫂子,晞晞,這里這里!”
喊完又快步擠過人群,接過宋晞媽媽手里的大袋子,連聲道謝:“嫂子,你說你來就來唄,拿這么多東西干什么,這么沉,辛苦了辛苦了!
“不辛苦,我們上火車時碰見好心人了,兩個大小伙子主動幫我們抬了行李。也沒拿什么過來,都是家里的土特產(chǎn)。聽弟妹說,你想吃家鄉(xiāng)飯,我特地帶了很多筍干臘肉,回頭做給你們吃!
宋媽媽看了眼車站外的商廈樓群,感嘆,“帝都真好啊,真漂亮。”
宋晞那年16歲,第一次走出家鄉(xiāng)小鎮(zhèn),到了一線大城市,看什么都新鮮。
不過一路上車馬勞頓,來帝都時坐了四十多個小時的火車,再加上市區(qū)街道擁堵,車子連續(xù)急剎幾次后,宋晞胃里翻江倒海,找到就近的公共洗手間,吐了半天。
回車上睡了一會兒,再醒來時,車子已經(jīng)駛?cè)胍黄利惖膭e墅區(qū)。
宋叔叔家的房子很漂亮,三層別墅,五色菊頂著藍紫色的花朵在庭院里盛放。
庭院里坐著一位笑盈盈的婦人,見到他們,挺著肚子走出來,和宋晞的媽媽擁抱。
那是宋叔叔的妻子張茜,宋晞叫她張姨。
“晞晞,好久不見呀,真是大姑娘了,個子也高了不少,再長兩年,要超過你媽媽啦!”
張茜捏了捏宋晞的臉,“是不是火車上休息不好?怎么臉色這么差?”
宋媽媽把宋晞路上暈車的事兒說給她,宋晞覺得丟人,臉都紅了。
“那咱們快進屋去吧,屋里有空調(diào),吹吹冷風喝點涼快的,可能會舒服些!
臨進門前,張茜抬手樓上指,“晞晞你看,三層是個小閣樓,以后你和媽媽就住那里,你宋叔叔從知道你要來起,就閑不住,給你買了很多書,放在小書架里,到這兒和在家一樣,別拘著,啊。”
那天進門后沒幾分鐘,宋家群和宋爸爸就出去了,要忙生意。
宋媽媽和張茜一起收拾她們的行李,帶來的土特產(chǎn)被一樣樣從包裹里拿出來,攤放在地上,拆開,再重新收納。
張茜對著樓上喊:“思凡,思凡?姨姨和姐姐來了,快下來。”
“你喊什么啊,和同學連麥打游戲呢!別喊了,煩死了!”
張茜被兒子的沖撞噎一下,有些無奈地和宋晞媽媽訴苦。
之前他們只顧著忙生意,家里的事情都是雇了保姆在看管。雖然在同一個屋檐下,但天天早出晚歸,和兒子總也說不上幾句話。
保姆匯報時,也都只在夫妻兩個面前說好聽的,頻頻夸獎他們的兒子成長得不錯,張茜聽了還很欣慰。
“也是這次-->>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懷了二胎,反應(yīng)太嚴重,不得不休息在家里,天天.朝夕相對,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孩子這么不像話,真讓我頭疼!
正說著,樓上傳來踢踢踏踏的拖鞋聲,隨后是一陣滑輪掠過地板的咕嚕!
宋思凡在屋子里踩著滑板過來,停在那堆土特產(chǎn)前,嫌棄地嘟囔:“哪來這么多東西啊,亂七八糟的......”
宋晞進門喝過冰水,這會兒已經(jīng)好多了。
聽見宋思凡這樣說話,忍不住在心里吐槽,覺得這熊孩子要是自己親弟弟,準是要一腳踹飛他的。
“思凡!”
張茜也是南方人,呵斥都是溫柔的,“過來叫姨姨,這是你宋晞姐姐。宋晞姐姐成績很好的,上學期期末考了全校第二名呢,以后多和姐姐學學!
熊孩子根本沒在聽,滑著滑板去了廚房。
宋晞瞧見他捧出超大一桶冰鎮(zhèn)飲料,擰開蓋子,直接對著喝。
宋媽媽笑著打圓場:“老家的學校你還不知道,學生少,考第二名也沒有你們想象得那么厲害的!
飲料喝下去半桶,宋思凡突然盯著宋晞開口:“你是從非洲來的嗎?怎么這么黑?”
宋晞剛中考完,暑期沒有作業(yè)。
小鎮(zhèn)不像大城市那樣,家長教育觀念強,會讓孩子提前補補高中課程什么的。
她沒作業(yè)就徹底閑了,天天和朋友出去玩,山里、河邊,在酷暑的南方曬了兩個月,確實黑溜溜的。
在老家時是不覺得的,伙伴們都曬得一樣黑,誰也犯不上嫌棄誰。
這會兒突然被人攻擊,宋晞瞥了眼客廳墻壁上裝飾用的棱格鏡子,自己和這個華麗的環(huán)境相比,又黑又瘦,顯得土里土氣。
但......
黑不黑的,關(guān)你什么事兒。
我樂意,熊孩子!
宋晞也有脾氣,被說了當然不高興,想懟回去。
可想想又覺得,張姨和宋叔叔對他們家實在是很好,只能當沒聽見。
宋思凡一直在客廳里踩著滑板瞎晃悠,時不時拿出手機鼓搗幾下。
張姨也許是被兒子晃得頭疼,也許是覺得宋晞和大人待著無聊,提了個建議:“思凡,你帶姐姐出去在小區(qū)里走走吧,熟悉熟悉環(huán)境,好嗎?”
討人嫌的熊孩子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居然點點頭,動作利落,踩了滑板就往外走。
走到一半回頭吩咐宋晞:“跟上啊,非洲人。”
“*$#%*!@#”
宋晞在心里罵人,不情愿地跟著出了門,氣得連眼鏡都忘記戴了。
別墅區(qū)沒什么人在外面,人造池塘里游動著幾條胖墩墩的錦鯉,安靜得只有蟲鳴鳥啼這類自然的聲音。
不像老家小鎮(zhèn)上,到處都是熟悉面孔,走一路要和許多叔叔阿姨打招呼。家家戶戶挨得又近,窗口像每一家叛徒,泄露著家中的談話聲和飯菜香。
走出去十幾分鐘,宋晞終于知道宋思凡為什么突然愿意出來了。
他根本不是想帶她逛逛,只是想找個機會開溜。
她只是胡思亂想了一會兒,再抬頭,他早都沒影了。
2008年那會兒,宋晞還沒有手機,出門又沒戴眼鏡,扭頭看向來時的路,一片模糊的漂亮房子個個都像是宋叔叔家。
人生地不熟的,她第一次覺得,自己可能有點路癡。
宋晞心知,宋思凡那個性格惡劣的熊孩子,恐怕是良心泯滅,早不知道跑哪兒玩去了,根本不會回來找她。
北方夏日有種干燥的炎熱,烈日下汗水順著臉頰流淌。
蟬隱在樹冠中,不住地鳴聒,讓人聽著更加著急,心頭幾乎起火。
正無措著,身后傳來聲響,一個騎著自行車的身影由遠及近。
他悠哉地路過她身旁時,宋晞短暫地看清楚了些:
是個男生,騎著一種車型挺酷的自行車,上半身前傾得很低。
他穿著白色短袖T恤,背著黑色的籃球包,氣質(zhì)清爽,耳朵里塞著耳機,神情淡漠......
那個瞬間宋晞想了很多,她想要叫住他問問路,怕他聽不見,也怕他聽見后會拒絕。
很多項緣由糾結(jié),其中一項,是宋思凡說的“非洲人”。
她明明不認同那個熊孩子的嘲諷,卻不知此刻為何想起。
眼看著自行車近了又遠去......
宋晞還沒糾結(jié)完,可騎自行車的人自己停下了。
“?”
男生兩只腳落在地上,邁著長腿蹬了幾步地面,倒退回她身邊。
宋晞看清他的長相,一時發(fā)愣。
他卻摘下一只耳機,好意提醒她:“鞋帶開了,小心跌倒!